2024酒驾新规已施行,这些常识不可不知 - 知乎

日期: 栏目:全部赛事 浏览:12 评论:0
2024酒驾新规已施行,这些常识不可不知 - 知乎

  文前

  想“久”驾,莫酒驾,关于酒驾的最新检验标准已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,新标准相比较以前有哪些变化?更严格的新国标实施后酒驾标准将进一步收紧,究竟喝多少酒算酒驾?喝酒后间隔多长时间才能开车?接下来笔者为大家详细介绍。

  一、酒驾标准有什么新变化?

  1、酒驾的认定标准更严格

  GB19522-2010《车辆驾驶人员血液、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》规定酒驾的认定标准为≥20mg/100ml,也就是说,只要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≥20mg/100ml,其驾驶行为就属于酒驾违法行为(≥80mg/100ml为醉驾)。从人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变化来看,正常人喝上一杯200毫升的啤酒后,酒精浓度即可达到20mg/100ml的饮酒驾驶标准。当然,个人体质不同,这个数字可能略有差。如喝了3两低度白酒或2瓶啤酒,酒精浓度就可能达到80mg/100ml的醉酒驾驶标准。

  2、酒驾的检测方法更准确

  新国标将血液和尿液中乙醇的检测方法分为两种,分别是气相色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法。气相色谱法在酒驾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。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析化学方法,主要用于检测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。在酒驾检测中,气相色谱法可以快速、准确地检测出驾驶员呼吸中的酒精含量,从而为执法部门提供科学、有效的依据。

  相比传统的酒精检测方法如呼吸酒精测试仪,气相色谱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,可以有效避免因设备误差从而导致的冤假错案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样品测定时,还可以使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法进行酒精含量检测。该方法根据乙醇等6种化合物易挥发的特性,依据保留时间、质谱特征碎片离子进行定性。

  电化学传感器法在酒驾检测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,它可以检测出呼吸中的酒精浓度。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、响应速度快、操作简便等优点,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。在酒驾查处过程中,执法部门可以使用电化学传感器快速筛查驾驶员是否饮酒,从而提高查处效率。

  3、检验的相关系数更科学

  新国标将血液中乙醇含量与呼吸中乙醇含量之间的换算系数从2100调整为2300。这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统计数据,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和代谢特点。

  二、酒驾的相关处罚标准

  酒驾的相关处罚标准可以参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九十一条的规定。

 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,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,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。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,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,处十日以下拘留,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,吊销机动车驾驶证。

 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,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,吊销机动车驾驶证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;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。

 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,处十五日拘留,并处五千元罚款,吊销机动车驾驶证,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。

 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,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,吊销机动车驾驶证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;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,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,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。

 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,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,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。

  三、喝酒后多久才能开车?

  一般来说,饮酒后大约10分钟,酒精就会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,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就达到最高峰。

  如果只饮一杯啤酒或饮一杯红酒,至少要经过6个小时的代谢,才能再开车;而如果是饮了低度白酒3两以上,考虑到个体和环境等差异,至少要经过20到24小时才能开车。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取决于很多因素,一般来说,酒精在体内的降解半衰期大于6小时。根据个体差异,有的代谢时间长的可能要超过10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。

  酒后驾车不会以司机的自我感觉作为评判标准,也不会以酒后时间长短界定,而是以人血液酒精浓度专业测试结果为标准。

  四、这些食物开车前别吃,有“被酒驾”风险

  据某地交警测试,一口气吃下好几个荔枝后,立马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,结果为30mg/100ml,确实达到了酒驾的标准,但过10分钟后再测,“酒驾”状态就轻易解除了,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“假性酒驾”。除了荔枝,还有榴莲、菠萝蜜、龙眼、葡萄干、杨梅等糖分较高的水果也有可能被“酒驾”。这类水果含糖量高,果皮坚硬封闭性较好,它们被采摘后,光合作用急剧减小,果实内部细胞缺氧,进行无氧呼吸,将自身的糖分转化为乙醇(酒精)和二氧化碳。且越成熟,放置的时间越久,乙醇含量越高,吃后酒精就会残留在口腔里。除了水果,开车前吃这些食物也有可能“被酒驾”——

  1、腐乳、酒酿等发酵食物。日常的发酵类食品,其制作过程或者发酵后会有酒精,食用后也容易“中招”。酒糟类食品就是一类引起假性酒驾的“元凶”,比如醉蟹、啤酒鸭、甜酒、酒酿圆子、豆腐乳等。

  2、藿香正气水、咳嗽糖浆。经过测试,喝了藿香正气水后酒精数值会很高。同样,止咳糖浆也是含有酒精的。

  3、糕点类点心食物。很多小伙伴经常吃提拉米苏、蛋黄派、瑞士卷、酒心巧克力这类小点心,其实吃完这些东西再开车是很容易被查出饮酒驾驶的,因为它们大多含有酒精的成分。

  如果开车前吃过上述食物,休息15-30分钟后再开车。开车前可先用清水漱口。如果因食用上述食物被误查酒驾,可向交警提出10分钟后重测,一般口腔内酒精成分都会自然消散,吹气数值会猛降至安全值内或者归零。也可向警察提出进行抽血化验,检查血液中酒精含量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食用含酒精类食品和饮酒不是一回事。真正的酒后驾驶,几分钟后检测不但不会降低酒精值相反还有可能升高,所以不要心存侥幸。最后在这里提醒大家,请务必牢记,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。

评论留言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